<
>
1 2 3 4
您的位置:首 页 > 科普宣教 > 科普知识 》 正文

耳羽最长的猫头鹰——长耳鸮(xiāo)

发布时间:2023-07-11 09:16    阅读次数:
分享:

耳羽最长的猫头鹰——长耳鸮(xiāo

长耳鸮Asio otu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LC)物种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图片3.png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

一、形态特征

长耳鸮属中型猛禽俗称猫头鹰,体长33-40厘米。上体羽毛棕黄色具粗黑褐色羽干纹,上背棕色较淡,往后逐渐变浓下体棕黄色,胸部羽毛具宽阔黑褐色羽干纹,上腹和两胁羽干纹较细并从羽干纹分出细枝,形成树枝状的横斑。长耳鸮面盘显著,中部白色杂有黑褐色,面盘两侧为棕黄色而羽干白色,羽枝松散,前额为白色与褐色相杂状。眼内侧和上下缘具黑斑,耳羽发达,长约50毫米,位于头顶两侧,显著突出于头上,状如两耳,由此得名“长耳鸮”

二、栖息环境

长耳鸮喜欢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公园的林地中。

三、生活习性

长耳鸮白天多躲藏在树林中,常垂直的栖息在树干近旁侧枝上或林中空地上草丛中,黄昏和晚上才开始活动。平时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但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常结成10-20只,有时甚至结成多达30只的大群活动。

生活在中国的长耳鸮除了在青海西宁、新疆喀什和天山等少数地区为留鸟外,在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候鸟或冬候鸟

长耳鸮的食物主要以鼠类等啮齿动物为,也吃小型鸟类、哺乳类和昆虫如雀类、莺类、蝙蝠、甲虫、金龟子、蝗虫、蝼蛄等。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动物骨骼会被长耳“食团”吐出。

四、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4-6月,期间喜欢鸣叫。因为大多在夜间进行求偶炫耀,所以方式也比较简单,只能做一些近距离的表演,如鞠躬、拍打翅膀,以及互相亲吻,整理羽毛等,有时还鼓动着翅膀,嘴里发出一种奇异的噼啪声,并且轮番地倒换着双脚。营巢于森林之中,通常利用乌鸦、喜鹊或其他猛禽的旧巢,有时也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3-8枚,通常为4-6枚。孵卵过程全部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7-29天雏鸟晚成性,孵出45-50天后离巢。

五、保护现状

长耳鸮主要以鼠类为食,由于是“捕鼠能手”,长耳鸮对控制鼠患有积极作用,是典型的农林益鸟应大力保护,目前长耳鸮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