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牡丹文化与生态科普活动在兰启动

来源: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网站
4月26日上午,以“品千年国色,彰盛世芳华”为主题的“甘肃省牡丹文化与生态科普活动”在省林业科技推广站牡丹种质资源圃主会场启动。活动旨在以牡丹为载体,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普及植物学知识和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龚文鹏出席并致辞。
龚文鹏指出,多年来甘肃省牡丹业界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省乃至全国牡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此次活动以科普宣传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既是展示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窗口,也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希望通过牡丹文化、生态价值、育种技术的生动展示,让更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种质资源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主会场以牡丹为主题开展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生态实践等科普研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互动体验引发参与热潮。
主会场还开展了“讲牡丹、赏牡丹、拍牡丹、写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系列活动。同时,在天水、陇西、临洮等地同步设立了5个分会场,结合牡丹盛花期,陆续开展游园赏花、科普讲解、摄影采风、文化展览、传统技艺体验等系列活动,将持续至六月初。
活动依托省级财政林业草原科技创新项目——“兰州市紫斑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科普宣教”,以科技创新成果为支撑,推动生态科普。目前,该资源库累计收集9个牡丹野生种29个居群,芍药野生种15个居群,培育出300余个新品种,其中52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3个通过现场实审,28个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创新成果已辐射推广至全国26个省市200多家单位,为我国牡丹种质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甘肃省将立足牡丹特色资源优势,继续探索“种质保护—品种培育—产业开发”的全链条模式,推动牡丹产业与文旅、花卉等领域深度融合,为区域生态文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