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常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图册》出版,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发布时间:2025-08-26 15:34
阅读次数: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联合兰州大学包新康教授团队,历经两年野外调查,近日正式推出《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图册》。这部图册的问世,不仅填补了陇东地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可视化资料的空白,更是中心数十年深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又一里程碑成果。
作为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瑰宝,管护中心守护的这片土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向好。目前保护区脊椎动物已达324种,较2001年增加121种,哺乳类、鸟类等各类群均呈稳步增长态势。这一显著变化,是中心坚持“资源保护管理为根本”理念的生动见证,彰显了保护区在生态修复与物种保护上的扎实成效。
图册系统收录了保护区常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其中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林麝、金雕等,3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大鲵等,以及六盘山齿突蟾等10种我国特有物种均有详细呈现。编纂过程中,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红外相机监测等技术,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影像与数据,让每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及保护级别都通过高清图片直观展现。
这部图册是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体系的重要补充,继前期相关著作之后,进一步完善了保护区的科研资料储备。它不仅为科研教学提供了珍贵参考,更为中心制定保护策略、开展精细化管护装上了“数据导航”,助力保护区在精准保护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从专业研究到公众科普,《常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图册》架起了一座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太统崆峒山管护中心将继续以科学保护为引领,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生态建设科--张亚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