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2 3 4
您的位置:首 页 > 最新资讯 > 工作动态 》 正文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守护生态密码,筑牢黄土高原绿色屏障

发布时间:2025-08-26 15:35    阅读次数:
分享: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联合西北师范大学马正学教授团队深耕生态保护十余年,近日,《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评价》专著正式出版,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再添科学利器。

作为陇东唯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管护的16283公顷土地,地处泾河中上游关键区域,是黄土高原西部的生态脊梁。这里独特的石质与黄土复合地貌、1497-2234米的海拔跨度,使其成为研究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管护中心始终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通过系统性保护,让这片土地的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关键作用,为黄河流域生态平衡保驾护航。

此次专著成果,是中心联合科研团队多年监测的结晶。调查发现104种土壤纤毛虫,含6个国内新纪录种,首次摸清区域土壤动物“家底”。数据清晰显示:蔷薇灌丛等自然生境物种数是农田的2.6倍,印证了中心推行的“减少人为干扰”保护策略的科学性。更创新性筛选出9种环境敏感指示生物,为生态健康监测提供精准“标尺”。

这部专著与中心此前主导完成的《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环境评价》《大型真菌原色图鉴》构成完整生物多样性体系,为管护工作装上“科学导航”。依托这些成果,中心已建立差异化保护机制,推进精准生态修复,助力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升级。

从微观土壤生物到宏观生态系统,太统崆峒山管护中心正以扎实的科研支撑,守护着黄土高原的生态密码,为生态文明建设书写着陇东答卷。(生态建设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