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2 3 4
您的位置:首 页 > 专题专栏 > “三抓三促”行动 》 正文

打响守护绿水青山的无声战役

发布时间:2025-04-09 10:59    阅读次数:
分享: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明节防火纪实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踏上祭祀扫墓的归途。然而,在这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里,一场无声的战役正在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悄然打响——防火保卫战。据国家林草局统计,近五年来,我国清明节期间发生的森林火灾中,因祭祀用火引发的占比高达42%,成为威胁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在这场人与火的较量中,无数护林员用脚步丈量群山,用责任守护绿色,为我们诠释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

全面部署,压实防火工作责任

太统崆峒山管护中心高度重视清明节森林防火工作,提前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针对节日期间进山人员多、火源管控难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安排意见,全面部署防火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将防火责任细化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同时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  

麻武保护站张沟石湾保护点护林员郑武负责的区域是保护区墓地较为集中的一片山林,他深感责任重大:“清明节是最忙的时候,上坟烧纸人员较多,我每天沿着熟悉的山路仔细巡查,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这片山林,更是大家的安全。”像郑武这样的护林员还有很多,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

科技赋能,构筑防火“天罗地网”

清明期间,保护区14座视频监控铁塔,13处视频监控卡口、30套电子围栏、“防火码”“互联网+森林防火督查”预警监控系统、“管护通”APP全天候启动,5架无人机按预定航线开展巡查,这些“空中卫士”每架次可覆盖50平方公里区域,实时回传高清影像。科技赋能为防火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无人机天上飞,摄像头山上盯,新建的红外监测塔可实现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火情自动识别,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管护通APP能让巡护轨迹实时回传,火情一键上报,这张看不见的‘天罗地网’,既是对传统防火方式的革新,更是对科技兴林战略的生动实践。”保护区防火办主任朱彦辉说,“当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我们守护绿水青山的底气就更足,能力就更强”。

    网格管理,织密防火“安全网络”

保护区严格落实“8311”工作机制,实行“保护站、保护点、网格员”三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合理布控巡查力量,坚持以“人防”为手段,以“防人”为抓手,清明期间,在进山路口、重点地段、景区入口等重点区域增加防火检查站23处,进行设卡值守,收缴火源,加强巡查频次,确保森林防火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针对清明期间上坟烧纸易引发山火的情况,对特殊人群和墓地档案信息进行了核查更新,靠实监管责任,同时通过村社微信群或电话通知的方式主动联系,在做好宣传教育提倡文明祭扫的同时,提供焚烧桶、灭火器、铁锨等防火器具,派员跟进值守。切实做到“路口有人查,坟头有人看,山头有人守”。

联防联控,共筑防火安全屏障

保护区加强与乡镇村社的联系沟通,统筹辖区崆峒、麻武两个乡镇158名村级生态护林员和公益林护林员,在清明期间,全面参与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形成群防群治工作合力。联合森林公安,严管严查,对屡教不改的,严处严罚,起到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安排机关33名干部职工下沉基层一线,加强巡护力量,分赴4个保护站12个保护点,落实“包保”责任依托林长制,由保护区总林长带队,联合中心纪委、3名副林长组成督查组,以“四不两直”方式分别对各保护站、保护点防火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尽责不认真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工作约谈和通报批评,全面堵塞漏洞,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多元宣传,倡导祭祀文明新风

为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保护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进行宣传。线上,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等平台,推送森林防火知识和文明祭祀倡议,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吸引大众关注,同时推送防火智慧短信2万余条;线下,在保护区周边的村庄、学校、集市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条幅,利用高音喇叭、视频监控播放系统持续滚动播放森林防火知识及警示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预防方法以及文明祭祀的重要性。这些举措,让森林防火的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大家自觉遵守规定,以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在保护区入口处,52岁的鸭儿沟村民张宝利,轻车熟路地走向集中祭扫点,“以前都是进山到坟上点香、烧纸钱,现在知道这样会引发山火,这几年都改道来集中祭祀点了。”这种转变背后是持续多年的宣传教育成果。

夜幕降临,太统山深处的防火瞭望塔依然亮着灯,护林员黄邹宝在巡护日志上写下:“4月4日,一切正常,无火情。”这简单的几个字,凝聚着无数守护者的日夜坚守。从科技赋能到文化重塑,从机制创新到理念升级,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工作正向着更智能、更人文的方向发展。当我们缅怀先人时,别忘了那些为守护绿色家园默默奉献的当代英雄,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就是对自然最好的敬畏,对传统最好的传承。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每一簇谨慎熄灭的香火,每一束替代纸钱的鲜花,都是对绿水青山的深情告白。让我们携手同行,让清明更加“清明”,让祖国的绿水青山永远安澜。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2025年4月7日